石泉是安康市下辖县,位于安康西北部,北依秦岭,南枕巴山,滔滔汉水穿流而过。石泉有悠久的历史,这里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域,夏商至秦汉初为属地,汉高帝九年(公元前198年)置安阳县,西魏废帝元年(公元525年)因“城南石隙多泉,径流不息”改名为石泉县。
石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是控制北上长安、南下金州、西去汉中的要冲,战时是兵家必争之地,宁时是四方商贾物流聚散之所。
石泉老街位于石泉县城南部,紧邻汉江北岸,长约1公里,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历史上曾经商贾云集、富庶一方。现保存着东、西、南城门楼,古县衙、禹王宫等古建筑,街道两旁青砖灰瓦、飞檐吊角的仿古建筑,再现了明清时代的商业风貌。
我们是从北门进入石泉老街的,这里有一座石牌坊,牌坊的匾额是写着“玉宇祥光”。
雕塑的斜对面又是一座牌坊,匾额上书“赏石听泉”。穿过牌坊,左侧就是游客中心,里面又一些老街的介绍资料。
游客中心的旁边就是老街的南门,从滨江大道上看南门,显得高大而有气势,台阶旁还有一组码头工人搬运货物的雕塑。
走在老街上,明清时代的县衙,上世纪的新华书痁、国营食堂,现代的旅游品商店,就像时下流行的穿越剧一样,让人恍惚游离在古代和现代之间,依然不变的可能就是灯红酒绿和商贾云集的景象了。
老街的西门是这里保存最完好,景观也最好的城门,城门南北宽10米,进深8米,城门的匾额上书“秀挹西江”四个字,是清乾隆年间的石泉知县李照远所题,描绘了城西汉江的俊秀之美。城门上建有二层重檐歇山顶、灰筒绿琉璃瓦楼阁。
从西门走到汉江边,就可以看见石泉著名的红石包了,据说过去红石包是货船停靠的地方,船工们在此装卸货物。现在成了游泳爱好者下水游泳的地盘了。
沿着江边往东走,就可以看见石上清泉景观了。石壁上刻着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、“石泉”大字,石壁下多股泉水潺潺流出。
参观完石上清泉景观,回到老街往东走,不远处是石泉老县衙,大堂前挂着“明镜高悬”的匾额。
院子中央种着一颗树,里侧是江西会馆、关帝庙和禹王宫,一东一西还有两座戏楼。
江西会馆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,堂前门楣上挂着一幅匾额,上书“江西会馆”四个烫金大字,房屋四角翘起、筒瓦盖顶,门窗、斜撑、柁峰板上都刻有不同的花纹图案,足见当年的精致与辉煌。
江西会馆左侧的禹王宫正在维修,施工脚手架和防护网完全遮挡了它的真面目。
江西会馆右侧的关帝庙则大门紧闭,不知道什么讲究,关帝庙比江西会馆后退近一间房。
关帝庙的对面是一座戏楼,戏楼修建得还很考究,飞檐翘角,二楼檐眉下挂着“汉调二黄”的牌匾,舞台上有喜剧演员的腊像。据记载,汉调二黄即汉剧是陕西第二大地方剧种,它广泛流传于汉江流域,是汉水文化的重要标志,也是京剧的声腔起源。
在禹王宫的旁边还有一个戏台,它看起来要简陋一些,不过也是大红立柱,飞檐翘角,后墙上挂着“海水朝日图”。
从院子里出来,往东不远就是东城门楼了。东城门洞进深8米,南北宽16米, 城门的匾额上书“远瞩金州”四字(古时这一带称安康为金州),它实际上比西门要大一些,由于周围的民居较多,较为拥挤,倒感觉它体量小些。
东城门上建有三层六角塔楼,据说是全木结构的魁星楼,楼身雕梁画栋,檐牙高啄,颇为气派。不过倒是爬满城门的绿色植物给我们留下更深的印象。
夜幕来临时,我们再次来到老街上,彩灯妆扮的东城门散发出别样风味,街上传统艺人的打彩(糖)吸引着小朋友的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