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景点介绍 > 宜博,出乎意料的县级博物馆(3)

宜博,出乎意料的县级博物馆(3)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8-30 08:41:14

通史馆一出口紧挨着通史馆二的入口,其实这个设计很合理,不用看着地图找展馆。不过我们不知怎么的,好像还是绕了一下路。

秦朝时置阳羡县,其得名是因为境内荆溪之阳多沃羡。秦汉时期,阳羡古城是当时宜兴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,遗址在今天的南门外。

东汉蒋氏是宜兴第一个有全国性影响的家族,东汉建武四年蒋横遭光武帝冤杀,他的九个儿子带着族人渡江避祸,其中有两人迁居到阳羡。后来蒋氏平反,蒋默被封云阳亭侯,居滆湖之东,官至谏议大夫;蒋澄被封函亭乡侯,居滆湖之西,官至刺史。从此,蒋氏开始兴旺发达,并不断外迁,被称作江南蒋氏之源。

馆内有一座长桥的模型,大概是蛟桥的原始模样。蛟桥原名长桥,横跨荆溪,贯通南北大街,最初建于汉献帝兴平二年,初时是木桥,南北长达七十二丈。这样的长度,即使放到现在也算是长桥了。因为荆溪水流湍急,每隔五丈筑一墩,共有十三墩。相传三国时期周处曾斩蛟于此,因此改名蛟桥。宋元丰四年易木为石,一九七零年改筑水泥大桥,更名为人民大桥。

东汉后期,许氏一门人才辈出,名重天下,成语“解剑拜仇”就跟许氏相关。话说许荆兄长曾经杀了一个人,人家的亲人当然要找来报仇,将杀子世的时候,许荆跪下恳求,愿以身相代。结果仇人挺受感动,因为许荆是著名的循吏,郡中称贤,不忍杀之,于是解剑而去。

司农刘夫人碑是少见的篆体,现存八十余字。刘夫人是东汉灵帝时期太尉许戫的夫人,许戫是宜兴历史上第一位宰相。因为刘夫人在许戫还任司农的时候去世,所以称司农刘夫人碑。

许戫去世后葬于宜兴城南周渎,史称“许墓”。这块碑据说是许墓的故物,许墓是夫妇合葬墓,当地俗称汉墓、许墓墩、许将军墓。馆内还有许墓的复原模型,可能是根据比例缩小的,因为据说许墓的主墓室有四五间房屋那么大。

汉代出土的文物以陶瓷和铜器最多,秦汉时期宜兴窑同时生产釉陶和青瓷,种类繁多,器形复杂,基本上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这个时期的陶器比先秦时期那可就精致多了,即使放到现代也可以算是工艺品。像蒜头瓶、弦纹长颈瓶、水波纹陶瓿等,造型美观,花纹细致。

五联罐的造型很奇特,一个大罐的口沿和肩部塑以五个开关相同的小罐,这种罐应该始于东汉,不知道除了作随葬品,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实际用途。

铜器中以铜镜为多,当然还有一些铜制的生活器具。不过相比较而言,这些铜制品似乎就少了点特色。

三国时期,据说孙权还曾任过阳羡长呢。孙氏在阳羡留下了孙坚钓舍、孙权母亲手植银杏树、三夫人庙等遗迹与传说。

中间还有一块石碑,椭圆形,碑身有一条自左上方至右下方的裂痕,不知道是否属于人为破坏。碑上的字倒还几可辨认,不过至少一半以上的字我是不认得的。

这块碑名“禅国山碑”,现存董山上。碑高2.35米,围长3.3米,碑文是吴国中书令史立信、中郎将苏建撰写的,自东北面始刻,绕南面,终于西北面。篆书,43行,每行25字。

任昉,字彦舟,著名文学家,曾出任义兴太守,喜欢到西氿湖畔钓鱼,亭上吟诗,是宜兴山水游的开创者之一。他精于各类应用散文,与著名文学家沈约齐名,当时有“任笔沈诗”之称。现在宜兴还有任公钓台,是他厌倦了官场生涯辞官归隐故里,在氿湖之畔钓鱼的地方。

三国两晋时期,门阀士族兴盛,当时江南最权威的是义兴周氏及吴兴沈氏,号称江东二家。宜兴发掘出了西晋墓六座,其中纪年墓三座,分别是西晋元康七年、西晋永宁二年、西晋建兴四年。几个墓的结构相似,墓室四壁均采用“三顺一丁”的砌法,墓底铺地砖做成席纹,顶部穹庐顶。根据考证,这是三国至两晋时期江南大门阀士族周氏的家族墓地。

陈列的文物中有几件特别有意思,这个时期出土的青瓷和铜器都很精致,尤其是青瓷,造型丰富,釉色细腻。

有一件古瓷神兽尊,灰色胎,盘口短颈溜肩,长圆腹,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,上大下小,品字形排列,平底,微微内凹。腹部堆塑神兽,周身有刻画的纹印。

青瓷明灶是西晋时期的,一个灶台两个灶孔,可惜没有说明文字,我猜测这大概是煮茶用的?还有一尊灶具的造型就更特别了,虽然也是两个灶孔,但是灶身分明像是一只笋。宜兴多竹,每年新笋上市的时候,很多当地人会在路边售卖,在农家乐中也可以品尝到鲜笋。

有一件三角型灶台的青瓷灶,灶孔的形式也有了改进,一个是正常的圆形灶孔,另一个则是罐子的形状。

说到青瓷,宜兴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,在两汉时期,宜兴的青釉陶瓷器就已经十分成熟精美。丁蜀镇西南的南山北麓是六朝青瓷的烧制中心,不仅窑址众多,而且器型丰富,是我国早期越窑系青瓷的重要窑场之一。

东吴时期的青瓷堆塑人物飞鸟纹罐十分精美,罐口造型复杂,有人物飞鸟和其他一些认不出来的动物,罐口繁复的造型几乎与罐身等高了。

还有一件青瓷谷仓雕刻更加精美一些,不仅罐口有着十分复杂和丰富的造型,罐身也雕刻着动物。

不过这种谷仓到了西晋的时候似乎又有变本加厉的发展,造型更加复杂,罐身上的图案也更加丰富。

青瓷辟邪是西晋时期的文物,整个造型十分匀称,釉色均匀细腻,连毛发都丝丝缕缕的十分清晰。

西晋时期的青瓷造型已经相当丰富,而雕刻的图案也很丰富,有很多罐、尊、瓶、灯盏等都已经很精美了,虽然在釉色上还比不上宋朝的名窑。

到了宋朝,青瓷就更精美的,不过这时候有很多名窑,制作工艺都非常精良。有一只瓶居然在瓶颈处饰以飞鸟蟠龙。

铜镜的款式和花纹也很多,有的花纹十分细致,有的铜镜还有手柄。我以为以前的铜镜至少都是圆形的,居然还看到有方形的!

隋初废郡设义兴县,属常州府,北宋初因为辟宋太宗的名讳而改称宜兴县。北宋的宜兴科举兴旺,人才辈出,宋室南渡,宜兴因为紧邻临安,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。

宜兴历来是江南的宗教理地,隋唐时期高僧辈出,天台宗有两位宜兴籍的高德大德,灌顶被尊为天台五祖,湛然被尊称天台九祖。

法藏寺地宫出土佛像等文物九十九件(组),这座寺始建于南朝萧梁时代,是宜兴早古老的寺庙之一,元末毁于战火,洪武年间移建于城中。出土的这些佛造像以铜制居多,都十分精致。

同时宜兴也是道教重地,张公洞就是江南道教的最早发源地之一,通真观是江南名观之一。

宜兴是太湖地区最早人工栽培茶叶的地区之一,唐代的宜兴就已经是全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,安史之乱后开始供应宫廷用茶,是中国最早的贡茶,当时是紫笋茶。宋代的时候出现了蒸青制作的草茶或散茶,宜兴的炒青绿茶一直是明清两代的宫廷用茶之一。

再说窑场,宜兴是唐宋江南著名的陶瓷中心之一,青瓷在唐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南宋以后,宜兴青瓷逐渐衰落。

宜兴的陶窑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,一是以丁蜀镇为中心,主要烧制缸、钵、坛等日用陶器;二是以西渚五圣庙为中心,主要烧制小型韩瓶等。

前墅龙窑位于丁蜀镇前墅村,创烧于明代,直到今天还是宜兴地区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器的唯一一座龙窑。

宜兴还有一位水利专家。单锷世居宜兴湖滏,嘉祐五年进士,是北宋江南治水第一人。明代东坝的修筑,就是单锷治水思想的具体实施,太湖地区至今仍享其惠。

宜兴还有岳飞遗迹,像岳飞衣冠冢,岳霖墓,营盘遗址,岳堤岳亭等。说到岳飞和宜兴的缘份,那还是金军占领建康以后的事。岳飞率部先攻至安徽广德,后转移至宜兴,宜兴成为岳飞的根据地。次年岳飞等收复建康,又率部回宜兴。岳飞在张渚张氏宅地还留下了《桃溪圃题厅》。

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杨国兴曾率军镇守宜兴,后来战死沙场。朱元璋追封牺牲的功臣时,于洪武初年下诏封杨国兴为宜兴城隍显佑伯。

苏轼喜欢宜兴山水,曾“买田阳羡”,准备在宜兴颐养天年,还写下了“买田阳羡吾将老,从初只为溪山好”。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