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景点介绍 > 兄弟姐妹山西行(25)——九龙壁和法华寺

兄弟姐妹山西行(25)——九龙壁和法华寺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8-26 09:43:59

7月2日,今天是游览大同的最后一天。早餐以后,首先来到古城的九龙壁。

封建时代,每个开国皇帝上台,总要分封一些自己的兄弟或儿子到各处为王。打天下,坐天下,最靠得住的,当然还是自己的子弟。

朱元璋当了大明皇帝以后,自然也是如此。他的十三子朱桂被封到大同为“代王”,从此朱桂一家就在大同扎下了根。这位代王非同一般,他与永乐皇帝朱棣是亲兄弟,还是亲连襟,他们的夫人乃是徐达的长女和次女。这位代王经历了洪武、建文、永乐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统六朝,恩宠有加,不可一世。代王府规模宏大,等级高贵,金碧辉煌,壮丽奢华,廊庑连接,殿宇深邃,差一点就可与北京皇宫媲美了。这道九龙壁就是代王府门前的照墙。难怪皇宫之外,竟然敢雕有九龙了。

代王家的好运到崇祯末年就到了尽头。李自成攻破大同,诛杀了代王N代的全家,代王府被占做了闯王行营。最终使代王府毁于兵火,曾经富丽堂皇的代王府化为一片瓦砾,昔日的辉煌就只剩下这座九龙照壁。

写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了“桃花扇”中的一段曲词:

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!”

记得四十年前来大同时,九龙壁就立在马路边,行人可以任意观赏,分文不收。十年前来此,已经改建成为景区,九龙壁外“高筑墙,广收钱”,想要看龙壁,就得买票也。而现在附近一带已经全部改观,老街旧巷已经不见痕迹,景区也似乎有所扩大,今非昔比了。

山西大同九龙壁,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1年),壁长45.5米,高8米,厚2.02米,为中国现存最古、最大的一座九龙壁。

九龙壁的壁面由426块五彩琉璃砖拼装而成。画面中共有九条四爪金龙,腾云架雾,张牙舞爪,一派傲视天下的王者气度。

九龙壁的构图也富于变化,九条龙构成五幅双龙抢珠,其中第八条龙与两边都构成双龙抢珠,真是设计巧妙,令人叫绝!

记得十年前曾经来过法华寺,但当时大门紧闭,不得入内,只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。今日重来,可以一睹法华寺风采也。

据道光十年的《大同县志》记载:法华寺为“明时建,久废,砖塔存。”现在所见的法华寺是在原址重建的寺庙。寺庙中唯一的看点,是始建于于元末明初的法华塔。

法华寺的山门,是一座三拱门的琉璃牌坊。初看像是旧有文物,问询管理人员后,才知道也是仿古建筑。

山门之后,是天王殿。大门两边的楹联题曰:“笑到几时方合口;坐来无日不开怀”。

天王殿前左右,有钟楼和鼓楼。钟鼓楼为圆形建筑,造型极为别致。

天王殿之后的二进庭院正面是三士殿,三士殿供奉的是三大士——观音、普贤和文殊。两边有祖师殿和迦蓝殿。特别需要记叙的是——三大士殿的楹联是前大同市长耿彦波撰写的:“出家即归家,人人都有佛性;有我为无我,世世皆是因缘。”

实际上,法华寺的复建工程,就是耿彦波担任大同市长时主持的。耿彦波市长很有佛缘,在昨天参观过的华严寺中,光明殿的楹联也是他撰写的:“世事熙熙,从来富贵无了局,到此说了就了;人生攘攘,自古名利难放下,如斯当放便放”。

三进庭院正面是大雄宝殿。大雄宝殿面阔五间,单檐庑殿顶。大门上方悬挂横匾“大雄宝殿”,两边的楹联是:“平等观诸法,其心无所染;慈光照十方,为众作归依”。殿内供奉三身佛,分别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、报身佛卢舍那佛、化身佛释迦牟尼佛。

大雄宝殿之后是第四进庭院。庭院中央,便是那座著名的法华塔。

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,是大同市现存唯一的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,因塔内存有一部《法华经》而得名,而法华寺也因塔而得名。

法华塔为砖石结构,高约 18 米,塔座下面是 2 米高的砖石方形基台,基台西部开有窑洞。洞门上方有“小洞天”三个石刻大字。洞门两旁还有楹联:“一塔孤高呈直指;满院幽寂示真空。”

基台之上有两层八角形的塔座,每层的高为0.8 米和 0.9 米,八角形的边长为1.7米。塔基之上还有两层二层束腰,各高 0.45 米。再上面,就是洁白色的塔身。上粗下细的覆钵造型,姿态十分优美。塔身四周,开着四扇小窗。小窗的上方及两旁,各浮雕一尊金刚,姿态威武,像是守塔武士。塔身上部有八层瓶颈,周围砌有黄、绿、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,最上层的瓶颈四面开有佛龛,中间雕刻有佛像。塔身顶部为塔刹,装饰莲座及宝珠,十分华丽。

白塔之后,是藏经楼。藏经楼面阔五间,黄色琉璃瓦歇山顶,房顶之上突出三个老虎天窗,上覆歇山顶。这种造型很为独特,似乎以前从未见过。

藏经楼中间三间为明间,开有落地长窗。中间长窗上方悬有横匾,题曰“教藏真源”,两旁有楹联曰:“法雨天华归性海,静阅莲经参妙谛;松风塔影溯灵源,闲听鸟语悟禅机”。

到这里,也就完成了法华寺的参观。接着,又步行来到了新复建的代王府。因为是完全新建的,了无趣味。匆匆走过,就此离开。

和阳街上有太平楼。太平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,是大同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“太平”两字蕴含着大同人对安宁与和平的祈求。太平楼在康熙及乾隆年间均有修缮。1934年,大同镇守张汉杰以太平楼有碍交通为名下令拆除。现在所见,是2015年开始复建的。

太平楼系明代风格的砖木建筑,平面为方形,高为三层,三出檐十字歇山顶。底层为砖砌,四面开门,十字穿心。四面檐下均挂有横匾,分别是:“太平楼”、“福地宝城”;“天下大同”;“太平楼”、“西平凯奏”和“四海升平”、“民气春旸”。

从和阳街走到了古城中心的十字路口。十字中心立着由四座牌楼组成的“四牌楼”。

四牌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,那时徐达大将军受命修筑大同城,为壮军威、歌功颂德,在城墙竣工后,修建了这四座牌楼。

四座牌楼均为四柱三门三滴水,通天柱、五垛斗拱,每座牌楼的枋额上均为清代书法家王德馨书写牌楼所面对的街名:东为“和阳街”,西为“清远街”,南为“永泰街”,北为“武定街”。

从四牌楼向北,沿着武定街步行,来到了古城的另一座建筑——魁星楼。

大同古城以四牌楼为中心,向四个方向伸出四条大街。向南的永泰街上有鼓楼,向东的和阳街上哟太平楼,向西的清远街上有钟楼,向北的武定街上就是这座魁星楼。这四座楼都是大同的标志性建筑,合称四大名楼。四大名楼中,只有鼓楼是遗存的旧建筑,其余均为复建。

魁星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,当时是文庙的一部分。清代乾隆三十六年有过重修。民国23年,太平楼大同镇守张汉杰下令拆除。2012年开始启动复建工程。

复建后的魁星楼为明三暗二的楼阁式建筑,平面呈八边形,八角攒尖顶。二层檐下四面惯有横匾,分别题曰“龙跃云津”“天开文运”“独占鳌头”和“直步云霄”。上檐下南北两面挂有横匾,题写“魁星楼”,东西两面分别悬挂横匾题曰“名士”和“醇雅”。

看完了魁星楼,已经到了午餐时分,我们仍回鼓楼那里午餐。午餐以后去往 善化寺

友情链接